這不但是個人吃人的世界,更是個虎吃兒的、極其荒謬的世界。不想人謬亦謬者,應該及早離開。

細說世界的荒謬,儘管這大概也是不被容許的。

星期三, 5月 21, 2008

教你預測六合彩

香港的六合彩,每注由49個數字選出6個數字,開彩時抽出6個中獎號碼及1個特別號碼。數字對中6個中獎號碼是頭獎,對中5個中獎號碼加特別號碼則是二獎,如此類推。論機率,每注中頭奬的機會為1398萬分之一,中二獎的機會是233萬分之一。那彷彿是不可捉摸的東西。

但六合彩預測是可能的!方法有簡單的、複雜的、嚴謹的、寬鬆的、科學的、不科學的,任君選擇。無論你採用哪一種,以下幾個法門可讓你在預測時得心應手、百發百中:

  1. 多找幾個人一起測。預測不重疊的話,成功機會倍增;預測重疊的話,就可指出別人都是這樣說,多人說的話總有道理,可壯自己聲勢。人多還有個好處,就是能造出大量預測,多得人們在事前再搞不清楚誰曾作了多少和什麼預測呢。
  2. 一次預測永遠有效。只要沒指明確實和狹窄的有效日期,就算數十年後才出現那個中獎組合,都可以叫做預測應驗。數十年後仍未出現的,不是預測失敗,而仍是將要實現,甚至實現日子又近了一點。雖然買特定的一期六合彩是有狹窄的限期,但只是叫你測而已,又不是叫你買,更不是叫你賭身家,誰理會?
  3. 經常測、密密測,測了又測,長遠來說,總有一次會中。測中了就是王道,可以大聲說出來,人們不會計較之前測錯多少次的。反正發預測不用賣身家,測錯了也不會拿去槍斃,甚至人們會讚這是很嚴謹很安全,不怕一萬只怕萬一的態度。就算測錯,也勝過沒有發而開中了吧。再不然便不作聲,人們很快會忘記,甚至不會知道這誤測,靜待下一個機會來臨。
  4. 不一定要測中頭獎,就算只中了二三四獎,也可以拿出來說是測中了。七獎以下那些就可以收起當沒測過。
  5. 不一定要測全個組合,可以六個號碼測三四個,也可以說中獎組合可能包含哪些號碼。也不一定要指名某某號碼會出現,可以大包圍一串號碼及其附近,甚至廣泛地分為大中小、單雙數號碼來測亦可。
  6. 不一定要實在的說「這些號碼一定中」, 可以說很有機會、可能會中、注意這些號碼、提防那些號碼之類,事後同樣可以說:「我早就叫你買這些號碼了!」
但不知道為什麼,預測六合彩就是沒有直接流行起來。彷彿專家都去做其他東西,例如預測地震吧。

星期六, 5月 10, 2008

新聞:機構盼登求助熱線 雅虎要收廣告費

取自5月11日的明報

機構盼登求助熱線 雅虎要收廣告費
(明報) 05月 11日 星期日 05:05AM

【明 報專訊】防止自殺機構「生命熱線 」欲採取更進取手段,以勸阻欲尋死的網民,但礙於資源有限,不能組「網上巡邏隊」。生命熱線副總監錢文紅表示:「我們希望雅虎協助,當有網民搜尋自殺方法等相關字眼時,網頁可立即彈出防止自殺機構的廣告,並附有求助電話及網頁連結,希望事主看到後主動求助。但雅虎回應說每月要收逾1.3萬元廣告費,我們不可能負擔。」

本報就有關問題向雅虎香港查詢,發言人回應指出,部分有問題網誌個案已交警方處理﹕「會跟警方充分合作,希望有助阻止任何輕生的行為。我們亦呼籲年輕人要珍惜生命,切勿自棄。為造福社會,雅虎香港經常會為非牟利的慈善機構提供廣告贊助,我們會就閣下的提議詳加考慮。」發言人又 指出,所有Blog的用炉不可上載令人不安或反感的內容,若有用炉檢舉有關內容,網站會盡快採取適當行動。

社福界立法會議員張超雄呼籲大型網站不應只顧賺錢,應該負起社會責任,讓機構免費或以特惠價錢刊登廣告。生命熱線顧問醫生李德誠因應網絡時代,在網上開Blog講解抑鬱症及自殺,並以《解讀抑鬱》為題教導網民如何察覺自己或身邊的人有自殺傾向,以便盡快求助。李醫生發現,不少抑鬱症病人在深夜11時後、即自殺念頭最盛之時 瀏覽該網站,他期望用「以Blog制Blog」的策略,減少自殘或自殺情況。

讀後感:
  1. 為何某些組織認為其他公司有義務免費為他們的理念宣傳?未免太「老奉」了。憑什麼?論重要性,很多題目都被不同人視為很重要甚至最重要的。論組織性質,香港的非牟利機構甚至慈善機構多的是,防止自殺機構何以認為他們特別優越?若要免費,雅虎是否要同時為其他團體登免費廣告,到時還有沒有空間剩下來放收費廣告呢?(若先例一開,大概環保組織等就會來質疑,為何不讓他們指示雅虎在顯示「膠袋」等字眼時同時顯示環保字句和網頁等。也別忘了,很多教會都是法律上的慈善機構,到時會不會在在廣告欄上放上一大堆「耶穌愛你」,我們又是否願意見到此情況呢?)
  2. 雅虎是為賺錢而設的公司,賺錢有何問題?張超雄議員好像以為雅虎是善堂。
  3. 以我所知,自殺在香港是合法的。是不是連合法但與某些人的理念不合的事都要受警方管制?
  4. 「所有Blog的用炉不可上載令人不安或反感的內容」這條款本身就荒謬。連「如何煎牛扒」的資料也可令反對殺生者不安或反感吧。

新聞:網誌稱自殺無援手 5絕望青少年喪命 4個月內連續發生 社署警方束手

取自5月11日的明報

網誌稱自殺無援手 5絕望青少年喪命 4個月內連續發生 社署警方束手
(明報) 05月 11日 星期日 05:05AM

【明 報專訊】「距離死亡時間(20 hour)……對唔住……」近年不斷有年輕「blog友」在網誌留下遺言及刊登血腥自殘相片,甚至預告確實自殺日期,他們當中部分患嚴重情緒病,部分是霎 時衝動,過去4個月內至少有5人在事先張揚下仍未能獲及時協助,最終自殺身亡。本報發現,網上仍有很多「死亡預告」網誌,而且預告的死期將屆。面對網絡傳 播自殘自殺信息現象愈趨普遍,不單網站負責人未有主動監察處理,社署也欠缺人手主動找出個案,警方則在接獲舉報時才跟進,不會主動出擊。

有精神科醫生直言,部分煽動性的「三不管」網誌,或會造成自殺「羊群效應」。有立法會議員呼籲,社署及警方應考慮與志願機構建立合作機制,提早預防悲劇發生。

欠資源設網上巡邏隊

生 命熱線 副總監錢文紅指出,愈來愈多年輕人在網上宣稱自殺,但因欠缺資源,本港暫無任何團體或政府機構成立網上巡邏隊,主動發掘個案阻止悲劇發生。生命熱線雖然計 劃利用更多互聯網技術協助這類「生命倒數」者,但遇上重重困難。有精神科醫生則「以Blog制Blog」,希望在網上「打撈」更多潛在企圖自殺人士。

生命熱線數字顯示,去年所處理的11至29歲人士求助個案共約6700個,顯示抑鬱及情緒問題有年輕化舻象,而求助內容主要涉及學業和感情。至於茫茫網海有多少人留言尋死,本港從沒有相關統計。

本 年1月中旬至今4個月內,至少已有5名年輕人寫下透露厭世的網誌後自殺身亡,其中自嘲是「垃圾」的無業男子,更在網誌內作23日生命倒數,然後才燒炭身 亡,其求助的暗示信息,至第24天才由其女友看出端倪,終未能改寫悲劇結局。另一早已在網誌貼上駭人?手相片的14歲少女,則以「我要親手畫上句號」作網 誌標題,以文章多謝身邊好友,數天後跳樓身亡。

本報記者在互聯網搜尋器鍵入自殺相關字眼,輕易可發現更多同類個案,其中有人多次?手自 殘、抑藥尋死,甚至表示欲聯同其他人集體尋死,有人更於整整一年內,在網誌不斷叩問「好死還是賴活」,最終遺下「假使有來世,我希望能再活一次」的文字, 然後人間蒸發,網友寫下超過200則留言苦勸仍未獲回應,網誌主人的去向成謎,令人擔憂。

本報記者近日把一個寫明自殺日期的網誌資料通知防止自殺機構,職員多次留言勸網誌主人主動求助,但未獲回應。由於自殺日期臨近,職員詢問警方意見後,有警員表示「無確切的姓名、地點無法跟進」,「要有確實行動才介入調查」,但據了解,事主過去曾多次自殺驚動警方。

本報記者其後把個案通知警方,警方發言人在數小時後回覆,表示已將有關資料交由上水 警署跟進,已得知她正居於某酒店,並與事主取得聯絡,會盡量確保其人身安全。警方表示,若在互聯網發現任何問題或罪行,會交商業罪案調查科科技罪案組跟進調查。

議員籲警與防自殺機構合作

立法會議員張超雄表示,警方若接到舉報或等到事主採取自殺行動才介入,可能已經太遲。他認為,政府機構的優勢是可以循互聯網供應商追查事主的「IP位址」,較容易鎖定自殺目標跟進,建議當局應研究跟防止自殺機構合作,收到舉報個案後盡快提供協助。

明報記者 覃純健

讀後感:
  1. 「防止自殺」組織的行動,究竟是真正為了防止自殺,還是為了眼不見為淨?若有天情況變成,在網上說些未必喜氣洋溢的說話,也要擔心被巡邏隊看到,然後報警把作者揪出來的話,人們的反應大概會是:真正想自殺的人不再會在網上公開說什麼。但這不代表消除了他們的自殺意向,反而會成連在世界找些知音人也難的証據。真的為防止自殺嗎?答案很明顯吧。
  2. 就算倒數自殺日期是「尋求協助」,這個一向標榜關心別人的社會又如何反應?有人在網誌上公佈倒數死亡意向後23日都無人理會。原來這便是人們心中「這世界有很多人關心你」的理實。
  3. 若在互聯網發現問題,警方跟進調查或者是合理。但若在互聯網發現問題(非罪案),為何警方要插手?難道警方自以為(或有人期望警方)什麼事都要他們管,就算無關罪案都要插手?發表自殘資料何時變成犯法了,在網上倒數自己的死亡又何時變成犯法了?(以我所知,連自殺在香港也不犯法呢。)

新聞:醫生恐網誌衍生集體自殺 「邊緣人格障礙」患者或煽動他人

取自5月11日的明報

醫生恐網誌衍生集體自殺 「邊緣人格障礙」患者或煽動他人
(明報) 05月 11日 星期日 05:05AM

【明 報專訊】「青年人在網誌留言倒數生命,其實是一種強烈的求救信號,有些是一時衝動,但一些患有危險精神病的人卻可能會煽動他人,如蜂巢中的蜂后般,聚集一 個長期持有自殺心態的族群,造成潛在集體自殺危機。」有精神科醫生瀏覽過有關自殘或自殺的網誌後,發現部分內容可能有煽動自殺的危險。本報發現,多個貼有自殘相片的網誌長期存在於各大網站,當傳媒報道網誌主人自殺身亡後,網站管理員才會刪除這些網誌或令人不安的圖片。

「自殺網誌」互有聯繫

本 報檢視一批留有聲稱自殺言論的網誌,以及刊出自殘相片的網誌,發現各「Blog主」之間互有聯繫。精神科專科醫生李德誠分析後,相信部分個案患有嚴重「邊緣人格障礙」,「這類患者會不能自制地用不同方法自殘,比如?手以獲取快感、興奮,以紓緩精神上的緊張」。但矛盾的是,這類Blog主在網絡中抒發不快後未必會尋死,但若把這些網站封殺,他們可能會因發泄無門而令情緒更加低落,危機亦更加隱密。

李醫生強調,邊緣人格障礙患者除了殘害自身, 「最大的危險是他們喜歡影響別人,甚或煽動其他人自殺,若任由他們的網誌存在,極端情況下可能會出現集體自殺」。李說,西方人個性較獨立,旦亞洲人卻較容易受人影響,因此集體自殺的現象在日本 和南韓已非常普遍,香港人應有所警惕,若任何發現這類危險的網誌,應盡快通知警方。
讀後感:
  1. 在這個「提及代表支持、容許等於鼓吹」的社會裏,煽動一詞早已被濫用,實際意義不明。我倒想問問那位精神科醫生,究竟「一些精神病患者可能煽動他人自殺、可能造成集體自殺」是具有明顯可能性及強烈証據支持,還是「精神病患者者眾多難保其中一兩個不會做什麼」的莫須有?
  2. 自殘和自殺是兩回事,尤其是自殘憑定義是沒有令自己死亡的意圖(否則便是企圖自殺)。慣於自殘者亦未必有自殺意圖。沒有矛盾,只是有人在揚州炒飯、混淆兩者而已。
  3. 日本和南韓出名的集體自殺事件是出於宗教原因(例如教徒認為自殺後能上天堂),不應扯到「邊緣人格障礙」上。
  4. 李醫生說「〔邊緣人格障礙症患者〕喜歡影響別人,甚或煽動其他人自殺」,理據何在?我翻查過關於邊緣人格障礙症的資料,並無找到李醫生所說的情況。連現今被用來診斷精神異常的手冊《DSM-IV TR》提出的,關於邊緣人格障礙症的9點準則,亦沒提到「影響或煽動他人自殺」。(有自殘成分的精神異常也有很多種,不知道為何李醫生要集中談邊緣人格障礙症?是否拿個症名出來說就會特別有說服力?)

新聞:上網影響家人溝通

取自5月10日的明報

調查:上網影響家人溝通
(明報) 05月 10日 星期六 06:30PM

本港一項調查發現,長時間上網會影響與家人的溝通。

基督教女青年會早前就港人上網情況與家人關系進行調查,訪問約八百名二十一歲至五十歲網民。結果發現,在網上有固定溝通對象的市民,每天平均與家人相處的時間較其他人少半小時。

調查還指出,四成一受訪者每天在上課及上班以外時間,上網平均逾三小時。而上網時間長,除減少與家人相處外,相處時也較流於表面的交流。

負責調查的團體指出,調查結果反映網上關系漸成一般生活上的人際關系,建議每日安排特定時間與家人相處,可增加家人對電腦的認識,增加話題,促進溝通。

調查顯示了什麼?我們知道某些人「在網上有固定溝通對象」或「上網平均逾三小時」,以及某些人「每天平均與家人相處的時間較其他人少半小時」。可是,同時發生不代有因果關係。就算有因果關係,為何一定是上網影響家人溝通,而不可能是家人溝通影響上網(例如人們無法在家人的溝通中得到滿足感,唯有藉與網友溝通彌補)?

另外,就算互聯絡從此消失,難道家人間就會有很多時相處和有大量深入交流?家人溝通少、有代溝、不能從溝通中得到滿足感(例如溝通淪為父母責罵子女的機會令子女不想多參與溝通)等情況,在互聯網流行前已存在。但互聯網就是好用的工具,有什麼現象發生都怪它,便不用想問題究竟出在哪裏呢。

(註:何況「上網」和「家人溝通」並不互相排斥,例如1.家人用互聯網溝通;2.家人一起上網。)

新聞:網上交友易踩陷阱

取自5月8日的星島日報

網上交友易踩陷阱
(星島) 05月 08日 星期四 05:30AM

(綜合報道)

(星島日報報道)MSN 、ICQ、Facebook等網上交友平台,近年備受廣泛應用,但青少年未懂保護自己,網上交友隨時變成陷阱,輕則會遭騙財物,甚至遭性侵犯,重則性命不保。

使用互聯網交談,在早期利用ICQ,通訊雙方只能以文字及少量符號傾談;及至近三至四年,則轉為MSN,可使用電郵地址通訊,除文字外更可直接對話,甚至多方傾談,以及一同玩遊戲。

據香港青年協會「關心一線」彭淑嫻稱,青少年網上交友會缺乏防範意識,想法會較為單純,以為自己真誠於網上交朋友,亦當對方是以同樣心態,當遇到對方有不軌企圖時,便容易被騙,故家長應該盡早教導孩子網絡危機,防範誤交損友而受害。

青少網民防範意識弱

彭又稱,互聯網是一個虛擬的世界,網友的背景一無所知,故要避免單獨赴約或到僻靜地方與網友會面,更不要到境外地點會面。

本年三月二十六日,大連曾發生一宗女學生結識男網友遭殺害事件,一名女學生借錢給男網友後,因為金錢問題雙方發生爭吵,結果女學友遭男網友以尖刀狂刺頭部、頸部及背部,最終傷重死亡,警方事後把男網友拘捕。 本報記者

另一篇新聞中還有社工警告「虛擬世界多謊話」。但難道「現實世界」便不多謊話,「現實世界」的陌生人便不危險?有些人太天真或防範力太低,就算在「現實世界」胡亂結識人亦可能出事。但一有什麼事,便可見人們仍然視互聯網為洪水猛獸吧。

命令法庭放人的求情

應該是5月8日的蘋果日報:


承認非禮 求情被拒 欲哭無淚
明日結婚 準新郎昨入柙

【本報訊】酒店店舖男職員新婚在即,卻因醉後跟蹤一名14歲女 童到屋走廊,從後摸她私處及施以狼吻,被警察拘捕。他昨在觀塘裁判法院承認一項非禮罪,他求情指明天是他的結婚大日子,卻羞於向未婚妻及家人透露事件,希 望法庭輕判;惟主任裁判官林偉權擔心他可能心理有問題,決定將他還柙至本月21日判刑。

自稱於君悅酒店一間店舖做助理、收入不俗的25歲被告陳志行,昨日獨自出庭應訊。記者造訪被告位於將軍澳的寓所,一名中年女子應門,表示對本案毫不知情,得悉被告還柙後更驚呼:「唔係呀嘛?」並突然大力關門。

未婚妻不知犯案

控罪指被告於本年3月30日,在將軍澳寶林某單位門外非禮14歲女事主。雖然裁判官表明案情嚴重,力勸被告聘請律師作代表,惟被告堅持自行求情,過程中表現極度緊張,聲音顫抖,兩眼通紅。

被告自稱基督徒,有良好生活,案發當晚與同事吃過消夜,回家途中碰到年僅14歲的女事主,「覺得佢好靚」,他在酒精影響下,一時衝動,鹵莽犯案。他指自己事後反省,深覺後悔,更為侵犯女事主感到內疚。

他進一步向裁判官求情,力陳自去年已計劃和女友結婚,本周五便是大喜日子,惟他仍未敢向未婚妻及家人透露這件事,故希望法庭輕判,讓他重新做人。記者查閱九龍城浸信會網頁,發現被告確將於本月9日與女友舉行婚禮,證實他所言非虛。

裁判官面對如此局面,低頭苦思逾三分鐘後,坦言擔心被告在性格或思想上有障礙,犯案恐非因一時衝動,遂決定先索閱被告的背景及心理專家報告才判刑,其間須將他還柙。被告聞訊後目瞪口呆,欲哭無淚,被庭警押入犯人欄時步履沉重。

從後吻臉摸下體

案情透露,14歲女事主於事發當日約凌晨12時50分,獨自步行前往一名男同學位於寶林某大廈五樓的寓所。當事主進入升降機打算上樓時,被告趁關門之際衝入升降機,並於二樓離開。

升降機到達五樓後,事主步出走廊並向男同學單位進發。此時被告突從後偷襲事主,事主呼救,驚動男同學開門,赫見被告正在事主身後,伸手向前撫摸事主私處,並且強吻她的臉頰。

男同學見事主掙扎無果,高聲喝止被告,被告見狀拔足逃跑。男同學窮追不捨,直至跑到街上,遇上巡邏警員,被告終束手就擒,警誡下被告承認犯案。

案件編號:KTCC2799/08

既然「事後反省,深覺後悔」,難道一輪的反省並未告訴他,向未婚妻及家人隱瞞事件是錯上加錯?被告「求情」的內容就更令人咋舌。基督徒身份與案情無關,更不應用來左右裁判官的判決,難道他以為那是張「免出獄罰証」?被告似在命令法庭放人,不要阻著他結婚,多於什麼求情,更莫說是顯示被告真的反省和後悔。幸好裁判官仍下令還柙被告,可惜他只以「擔心他可能心理有問題」為由,而沒有用強硬的詞語非議被告的訴求。

說「你夠不夠膽入男廁」可記大過

雖然不算「新」聞但我也想評論。取自4月6日的星島日報

女生受慫恿闖男廁記大過
(星島) 04月 06日 星期日 05:30AM

(綜合報道)

(星島日報報道)有網民在討論區上聲稱,沙田區名校浸信會呂明才中學兩名學生,在復活節假期前於校內的男廁大膽進行口交。校方經調查後,認為只是一名女生在男同學慫恿下,貪玩闖入男廁,並無發生越軌行為,兩人已被校記下大過,以示警誡。

對 於網上傳言,浸信會呂明才中學校長鄭祖澤昨接受查詢時澄清,討論區留言的內容並非屬實,該校絕無學生在校內進行口交行為。他說,在復活節假期前有一名中二 男生挑戰一名同級女生說:「你夠不夠膽入男廁?」該女生便跟隨男生闖入男廁,其後有同學發現後通知老師,但兩人並無發生任何越軌行為。他強調,該兩名學生 的做法並不合適,雖然相信他們只是貪玩,但已向兩人記下大過作出處分,並約見他們的家長。

浸信會呂明才中學乃區內名校,早前在第四屆泛珠三角及中華名校物理奧林匹克競賽中,榮膺最佳參賽學生的中六生梁嘉希,以及香港游泳代表孫嘉兒,均是該校學生。 記者 陳念慈

女生進男廁是有不妥,但不至於要記大過,與打鬥偷竊破壞等行為看齊。但更不合理的是:為何男生對女生說句「你夠不夠膽入男廁」便需記大過?不需說可能他們兩人在男廁裏有不軌行為,因為學校已澄清絕無此事。既然如此,學校憑什麼理由重罰兩學生?

星期三, 5月 07, 2008

風災未忘燭光

熱帶風暴的吹襲,使緬甸再一次成國際焦點。新聞報導說風暴造成超過二萬人死亡。真不敢相信!相比之下,平時風暴襲香港,死兩三人已是奇事。

上次緬甸受各方關注,是在去年九月的民主運動時。事隔半年,那個軍政府仍然掌權。看來我猜對了。上次人們舉起的燭光,究竟實際改變了什麼呢?看來沒有。這場風災更可能令人民生活都不成,還如何追求民主?一名在輪候打水的人說:「我們現在不要什麼民主,我們只想要水。」有人認為今次風災可能促使緬甸轉變,甚至《泰晤士報》說「天災或成為驅走不公的催化劑」。可是仍是那句,民眾有什麼籌碼去造就跟上次不同的結果?

人們照樣發起賑災活動,但不知道軍政府會怎樣處理得來的援助,也天曉得當中有多少是真正到達災民那邊,有多少是用擴充軍政府的勢力。另一方面,還有誰記得之前的燭光呢?當然,記得也未代表能做什麼,或許只能沉思這個什麼都做不到的情況。

星期一, 5月 05, 2008

世上只有媽媽好

又到了這個時候,收音機又傳來五音不全的「世上只有媽媽好」,來個疲勞轟炸。

這是我從很久之前就有的疑惑:世上只有媽媽好,爸爸的功勞誰知道?說「媽媽好」,還過得去(只要別加上「所有」二字)。說「只有媽媽好」,卻是另一回事。單是談父母二人,只有媽媽好,難道爸爸就不好了?莫非只有母親可以有愛、辛勞和付出,父親就沒有?可是現實裏就是,每年母親節前數星期,人們便開始籌備,想盡方法去顯示孝道慰勞母親。但父親節的規模並不相等甚至不接近,有些人更仍停留在「記得送裇衫領帶給父親」的程度。至於兒童的角色,就更荒謬。和諧的家庭大概有賴孩子的合作,但無論他們如何聽教聽話、勤力孝順都沒用,因為世上「只」有媽媽好嘛。

不過算吧,道理如何是一回事,未來數天,收音機播的仍會是「世上只有媽媽好」。

(註:我沒有沒有忘記...)

幫倒忙的防止自殺文章

「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」的網頁上,有個題為「我要自殺」的超連結,連到網頁的其中一個部分,題為:「若您正考慮自殺……請先閱讀這篇文章」。相信這篇文章是為有自殺念頭、打算在短期內(甚至馬上)自殺的人而設,為令他們放棄或延遲自殺行動。可是,從文章的內容看,似乎是防止自殺不足,幫倒忙有餘。

若您現在想自殺,請稍等。讓您有足夠時間看畢這頁,只需用上您五分鐘左右吧!我不是想說服您打消壞情緒,我不是輔導員亦不是其他精神健康的專業人士 -- 我只是那些明白置身痛苦中是怎樣一回事的人。

若「我」不是
輔導員或專業人士的話,他是誰呢?以防止自殺會的性質,很難說服讀者「我」沒有類似輔導員的性質。另外,這裏用「打消壞情緒」而非「打消自殺意圖」,似是輕視讀者的情況,把自殺意圖說成只是一股情緒。

我希望您現在至少在您內心深處有丁點兒不肯定,您到底是否真的要結束自己的生命,在我們最絕望的一刻,我們經常會有這想法,未完全確定自己是否真的要尋死,這是可以理解及正常的,事實上這刻您仍然活著已表示您仍是有丁點兒不太肯定,這表示就算您真的想死,某部份的您仍然想活,仍然很想再支持下去,再繼續多留數分鐘吧!

這裏有挑釁和質疑的成份。讀者是否想自殺,難道要別人去告訴他們?這裏大概會令讀者認為別人不肯把自己的想法聽進去,減低對文章及機構的信任。

您需要知道有很多人曾遇到過比您現在所感受到的痛苦更痛,最終他們也可以克服過去。從統計角度去看,您是大有機會可以生存下去的,我希望您能同樣有這一點信心及希望。

這裏混淆了「感受痛苦」和「想尋死」。感受痛苦不會致死,活著也不代表克服痛苦,例如可以是繼續承受著痛苦。另一方面,讀者大概是不是為了想得知自己有多少機會存活而來吧。牛頭不對馬嘴,是妨礙遊說的好方法。

給自己一些空間。跟自己說在我要做任何事之前,我會多等24小時或是一個星期,記著感受跟行動是不一樣的

讀者很可能在24小時或一星期前已有自殺想法。這裏可能被解讀成不理解他們的想法,暗示他們的自殺念頭是出於一時衝動或缺乏深淺。

很多人想藉自殺逃避痛苦,要知道解脫是一份感覺,要您尚在人世才可感受到。若您死去,您根本不能感受到您所尋求的解脫。

讀者未必想感受解脫的感覺如何,很可能只是想脫離痛苦。另外,用「逃避」一詞有批評讀者之意,可肯定他們認為世人不明白他們的想法。

不要加重您個人的負擔去獨力處理這些問題,單是跟他們訴說您如何弄至現時的地步,已就可以幫您消除很多壓力,同時也可增加您的資源和能力,使您重獲身心平衡。

這裏蘊含「讀者把自己弄至現時的地步」,是對讀者強烈的怪責。讀者不但大概不會認同,更可能認為連防止自殺會也是跟周圍的人一般見識。

自殺的念頭帶來很大的心理創傷,就是打消這個念頭之後,我建議您仍然繼續愛錫自己,去接受輔導或心理治療會是很好的方法,參加一些在互聯網上或在您生活圈子中的自助小組亦很有幫助。

是自殺的念頭帶來很大的心理創傷,還是很大的心理創傷帶來自殺的念頭?見上文。

幾分鐘經己過去,很好,您還與我一起。您的努力很值得獎勵,我覺得您應該選一份禮物給自己以示獎勵,給自己的努力作一個肯定,你會有更大的能力繼續面對這個困難,這不就是增添了您的資源嗎?

究竟能力和資源如何被增添了?讀者可能會發現,花幾份鐘看這麼長的文章,竟與自己正在面對的難處無關,而是被帶遊花園和被批評,從而減低進一步聯絡的意慾。

本頁大概已能給您一些紓緩,但我們相信能給您最有效消除痛苦的資源應該是一個活生生的人,讓他跟您傾談。

很遺憾,據以上的分析,文章能給讀者的大概不是紓緩,而是令情況更糟。

事後的人間有情(2)

再想想,其實有人死的悲劇和無人死的悲劇,還不是一樣。人們在各種自殺事件中,就好像這宗父母爭執的事件,同樣展現事後的人間有情。

人死以後,是萬事有商量,人人都很關心別人,隨時樂意傾聽別人的心裏話;人未死時,則大概是萬事鼻碰灰,人人都很忙或冷漠、無閒或無意傾聽吧?

事後的人間有情(1)

取自4月26日的星島日報

爭吵揭悲歌 各界紛送暖
(星島) 04月 26日 星期六 06:30AM

(綜合報道)

(星島日報 報道)全副身家只得九元八角的土瓜灣六口赤貧戶揭露基層苦況,卻更顯人間有情。男戶主鍾愛雄的上司保證他盡量聘用,萬事有解決方法,學校老師亦送上安慰,向鍾太承諾會好好教導其子女。社署 昨發放一千元緊急津貼,本報一名熱心讀者亦捐助一千元助鍾家解燃眉之急,鍾氏夫婦連番感謝各界關心,令他們能紓解心中鬱結。

記者:楊偉亨 鄭斯虹

地盤散工鍾愛雄一家貧窮苦況經報道後,獲得各界關心。社署昨發放一千元緊急津貼,本報熱心讀者也捐款一千元,鍾家簽收捐款時,不忘連番感謝各界熱心幫助。

戶口只有九元八角的鍾氏夫婦,前日因無錢帶兩兒上學發生爭吵,驚動警方。昨日得到津貼及捐款後,鍾太終可「有錢出街」,帶兒子返學。鍾太稱,老師們閱報得知他們經濟困境,她帶兒子到學校,他們均非常關心,紛紛上前安慰他們不用擔心,老師更向鍾太承諾,會好好教導她的兒子。

判頭鼓勵安心工作

當地盤散工的鍾愛雄,昨天照常往九龍灣地盤開工,判頭即鼓勵他,可安心繼續在地盤工作,萬事總有解決方法。鍾心情寬慰,放工後即教導讀維稚園的幼子做家課。鍾氏夫婦同聲表示,原本兩人因無錢帶兒子上學感到非常傷心,但得到大家關心,心情頓感舒暢,深感人間有情。但鍾妻擔心,曾有腸胃毛病的二子,昨日再感不適,日內又要花錢診治。

對於有報道指鍾愛雄因爛賭輸錢,才落得一家生活拮据境地,鍾澄清自己並無沉迷賭博,「幸好工友們都熟知我的為人,知道我不爛賭,否則水洗都不清。」

可申綜援 應能餬口

至於未來一家生活,鍾表示唯有見步行步,目前心願只希望四名兒女努力讀書,生性做人。他說,社署已接觸他們,社工計算過開支,相信鍾家申請低收入綜援每月有四千元,加上地盤散工每月六千多元收入,應能應付一般生活開支。

鍾愛雄一家六口原本與父母及弟弟同住彩雲鸷,但因單位狹窄經常發生摩擦衝突,四個月前才搬往土瓜灣一間百餘呎套房居住。鍾表示,父親閱報才知道兒孫一家要睡地板,擔心不已,昨日致電送上關懷。父親表白,自己年事已高,人力及財力均無力幫助,但無論如何大家都是一家人,有任何問題即管致電回老家,家人會盡力幫助。鍾愛雄感動之餘,為免老父擾心,表示自己可以應付。

是人間有情,還是人間在發生了事情而且見報後才有情?土瓜灣一家六口的父母因為赤貧而為金錢問題爭執和大打出手。事件經傳媒廣泛報導後,有不少人表示願意協助,於是報章以「人間有情」來形容。只是,若真的是人間有情,若真的這樣樂意幫助的話,怎麼不在悲劇發生前便行動?

事件發生和被報導後,男戶主的上司保證盡量聘用;事件發生和被報導前,男戶主只能當地盤散工,入不敷支。

事件發生和被報導後,人們提供數以千元的金錢援助;事件發生和被報導前,戶主身無分文,連銀行戶口都只餘不足十元。

事件發生和被報導後,學校老師紛紛安慰和關心那一家人;事件發生和被報導前,家裏長子被同學譏笑「大陸仔,綜援戶」,令愛子心切的父親取消領取綜援。

事件發生和被報導後,鍾先生的父親致電送上關懷,又說有任何問題即管致電回老家,家人會盡力幫助。事件發生和被報導前,鍾先生一家本與父母及弟弟同住,但因單位狹窄經常發生摩擦衝突,後來遷出。

陷於赤貧中的肯定不只此一家,受物價飛漲影響的也不只此一家。我們卻看不到人們發起類似的行動去關心其他陷於水深火熱中、可能重演悲劇的家庭。究竟人間真的是充滿溫情,還是充滿事後的孔明、遲來的關心,只會向鎂光燈照射的方向送暖?大家心照。

(還有,在悲劇發生後,還有報章這麼熱心,去散佈鍾先生沉迷賭博自招困境這種毀人名譽的謠言。這便是人間有情吧?)

星期日, 5月 04, 2008

莫名奇妙的企圖跳橋

新聞1:取自4月27日的星島日報

落難歌手痛失結他圖跳橋
(星島) 04月 27日 星期日 05:30AM

(綜合報道)

(星島日報 報道)旺角 昨日一宗遺失結他演變企圖跳橋事件,揭露曾與已故歌后鄧麗君 同台演出的台灣 前歌手蓋安樂,為醫治患癌妻子,流落街頭賣唱籌錢的感人故事。蓋安樂賣唱後回家途中,發現愛妻所贈的一枝木製電子結他,連同近百隻個人唱片失掉,惟他折返遍尋不獲,自責愧對妻子,一時間大為感觸,企圖跳橋尋死,幸及時被途人制止及報警送院。

記者:伍舫雨 歐陽子瑩 譚皚璧

昔日曾登璀璨舞台,如今淪落街頭潦倒賣唱,令台灣前歌手蓋安樂自尊盡失,卻連用來搵食的「愛妻號」結他也失掉,令他傷心欲絕。蓋安樂事後紅覑淚眼,央求記者幫忙呼籲:「枝結他係我搵食工具,陪鰦我好多年,畀一百萬我都唔會賣,有心人執到快鱓畀番我啦!」

曾與鄧麗君同台演出

為一枝結企圖結束生命的蓋安樂,已年屆六十,灰白長髮枯乾、面容憔悴,他幾乎每日都拖覑載滿個人專輯及揚聲器的手拉車,✈覑一枝木製電子結他,穿梭旺角大街小巷賣唱,近期常盤踞於旺角火車站附近。

生活落泊的蓋安樂昨日頓失搵食工具,顯得徬徨無助。他指該枝木製電子結他是十二年前以三萬多元台幣(約九千港元)購得,是其台灣妻子送贈的生日禮物,如今妻子因腸癌留在當地醫治,他為籌措醫藥和生活費,不惜淪落街頭賣唱。蓋坦言,這枝愛妻結他,不僅是生財工具,也充滿了夫妻間的愛意,盼拿走結他者能交還給他。

結他乃妻贈生日禮物

前晚約十一時許,蓋安樂賣唱過後,如常拖覑其手拉車,徒步返回新填地街住所,途至花園街與旺角道交界行人天橋時,他接到妻子的越洋來電,遂滿心歡喜站到天橋一旁通話,並將手拉車及結他放在身邊,至八分鐘後掛铫繼續行程。

可是,蓋安樂走落橋後,發覺僅拖覑手拉車,結他和一批唱片卻不慎遺下,遂即時飛奔上橋尋找,惜結他已不翼而飛。

他心急如焚,不斷向行人查問,但都全無頭緒,無法找回心愛結他,隨即到附近警署報案及打聽,亦無結果,令他悲痛不已。

蓋返抵家中,對失掉結他始終耿耿於懷,至昨凌晨二時許,他攜備數罐啤酒折返天橋傷心地,憑欄借酒澆愁,感觸落淚,搥胸自責,哭叫:「我個結他呀!」

有途人見他情緒激動,恐會發生意外報警,由警員到場將他勸服送院。

新聞2:取自4月28日的明報

潦倒歌手獲贈結他 難忘舊愛願獻身家
(明報) 04月 28日 星期一 05:10AM

【明報專訊】因丟失相伴12載的結他,日前在旺角 道行人天橋嚎哭的潦倒街頭歌手蓋安樂,其悲傷遭遇曝光後,不少善心知音人願意伸出援手。蓋安樂昨日獲贈一支新結他,捧在手上即感受到人間有情,

昨晚急不及待到旺角街頭賣唱,以求為患癌妻子籌醫藥費,惟「新歡」未能令他忘卻「舊愛」,他獻唱時嘆謂:「只要把它(結他)還來,我什麼也可不要,願意以全副身家相贈。」

失心愛結他 知音施援

蓋安樂透露,昨午獲讀者送贈一支簇新木結他,對方亦是熱愛音樂之士,故體察他遺失心愛樂器的痛苦。蓋某試彈時既喜又悲:「我當這支結他是借來的,若找到舊結他,一定歸還。」

蓋於傍晚滿心歡喜到旺角街頭獻唱,3天前丟失結他後,一度在旺角道行人天橋嚎哭,惹來跳橋驚魂。事件經傳媒報道後,昨日佇足觀看其表演的路人明顯較多,有人更特意上前捐獻,向他說「加油」。

彈覑新結他,蓋安樂彈奏部分歌曲時不順心,有時只好清唱,又不時發表尋找結他的講話,稱身上只得千多元,若有人把結他交回,願意傾囊相贈。

另外,讀者梁先生昨致電本報,表示想把另一支價值數千元的木製電子結他贈給蓋安樂,「我欣賞他對音樂的熱誠,希望他可唱下去。」蓋安樂對此深表謝意。

感想:
  1. 為何在天橋上情緒激動便是企圖跳橋,難道在天橋上不准情緒激動?與其說這是關心,不如說是人們對別人情緒激動不知所措,或者社會不容許情緒激動吧。
  2. 「出事」前關心他的人去了哪裏?
  3. 若真的人間有情的話,為何路人以至讀者沒有發起幫他找尋結他?

最新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