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不但是個人吃人的世界,更是個虎吃兒的、極其荒謬的世界。不想人謬亦謬者,應該及早離開。

細說世界的荒謬,儘管這大概也是不被容許的。

星期五, 1月 04, 2008

聖誕節、慶祝與哀悼

提到12月25日,你會聯想到什麼呢?

多數人大概會想到聖誕節,畢竟日曆是這樣寫著。可是,不少人(尤其是教徒)則更進一步,好像以為基督教擁有了這一天,並全權決定這天代表什麼,不能有其他意義似的。

12月25有沒有其他意義?當然有了。這天發生過什麼,香港人理應記住:這是香港淪陷的紀念日。1941年12月8日,日本軍隊分三路進攻香港。在實力懸殊的情況下,駐港的英國及加拿大軍隊節節敗退。12月25日,港督楊慕琦宣布向日軍投降,開始了日本對香港三年零八個月的統治。至於三年零八個月是什麼、有多悲慘等,可以問問上年紀的人或者看維基。不是說每年這天我們都要哭喪著臉,但最少別投基督徒的所好,說什麼耶穌降生才是這天的唯一的「真正意義」。

肥醫生談及聖誕節時提出了一個怪論:「我們要尊重不同宗教的信仰以及傳教自由,就正如在佛誕當日我們也不會找釋智慧來打對台。」。把對宗教節日的反應和「信仰以及傳教自由」拉上關係,雖然不合理但屬司空見慣。以佛誕為例子,倒是新鮮而有趣。就以佛誕為例,基督教是如何「尊重不同宗教的信仰」呢?

香港回歸後,民間團體成功申請讓例誕成為公眾假期,但不少基督教徒及團體卻反對之。聲音隨時間而式微,但此節日仍受到特殊待遇,例如有網友指出,『香港有不少基督教學校,在校曆中刻意隱瞞佛誕,其他假期均有名有姓,唯特別將佛誕假期只寫成「公眾假期」』。

2003年5月8日,佛教界人士借了維園慶祝佛誕。豈料基督教人士也向警方申請在同一時間及地點聚會,結果獲得批准。翌日,據稱佛教團體遇到試音失靈,此失靈被基督徒譽為「現代的迦密山對決,榮耀歸給神」。2005年5月14日,正值佛誕(正日為5月15日)及長洲太平清醮,約三十名基督徒企圖強闖會場。他們列隊步操,手寺尖矛和盾牌,高呼「耶穌萬歲」、「基督必勝」及「基督唔怕撒旦」等口號,又出示警方發出的《不反對遊行通知書》,拒絕離去。最後警員接報後趕至才把人群分開。

評論某個宗教節日應該慶祝與否並無不妥,更非與該宗教「打對台」。基督徒神經過敏,亂出「尊重信仰」的皇牌,卻會令該教自暴其短也。

就算只談聖經故事內容,聖誕節亦未必是個值得慶祝的日子,更莫說只能慶祝不能哀悼。暫且莫論慶祝一個人將在多年後被害死是多麼的變態,以死來做場戲給自己看是如何的荒謬等等。緊接著耶穌出生的,是他一家的落荒逃亡,還有希律進行的大屠殺:「希律見自己被博士愚弄、就大大發怒、差人將伯利恆城裡、並四境所有的男孩、照著他向博士仔細查問的時候、凡兩歲以裡的、都殺盡了。」(Mat 2:16)對於南京大屠殺、兩次世界大戰、等等,我們要哀悼。但是對百利恆屠殺,我們卻要慶祝?真不知道這是什麼怪論。

面對六四事件,馬力提出了「坦克碌豬論」;面對有人掃聖誕的興,教徒則有更「高明」的見解:

  1. 有人質疑被殺的是「大衛的後裔,而非所有鎮上的小孩」。可是,上述的經文寫明「所有的男孩」。何況,難道只有「大衛的後裔」被殺就不是屠殺,較少人死亡的殺戮就不是悲劇?
  2. 有人說殺嬰是猶太王希律所為,是「希律既選擇」。這是轉移視線:是誰是決定或選擇,與是否屠宰或應否哀悼無關。
  3. 有人說「讀者根本就唔會知道,神對被無辜殺害既嬰孩有乜安排。有可能全部上晒天堂呢。Who knows?」這也是轉移視線:屠殺中死者死後有何「下場」(如有),亦與是否屠殺或應否哀悼無關。我們為屠殺事件感到悲哀,亦非出於相信死者死後有何「下場」(如有)。
某些人要認為某個日子是慶祝某項事情,這是他們的自由,但不是其他人的義務。某些人士拿著「尊重信仰」的盾牌,非要教化別人接受某種「真正意義」不可。這行為理應(但沒有)受到社會的非議,不知道又是否需要為此哀悼了。

還有,每年這個時候想想,有多少人為某宗教埋葬其思考能力、有多少政客和官員向某宗教傾斜、某宗教對文化的侵蝕增加了多少等吧。這樣,相信無論是否相信某角色曾在這天出生的人,都多了一個(或以上)哀悼的理由。

沒有留言:

最新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