取自07年12月31日明報一篇題為《今起數碼廣播 46萬部電視恐成垃圾》的報導:
【明報專訊】今晚7時開始,香港便正式開始數碼廣播,但標榜無雪花、無鬼影、節目選擇更多的高清廣播,令兩成市民更換未壞的電視。地球之友估計將被棄置的電視可能多達46萬部,而四分之一受訪者更因為「驚接收不到」而購買新電視,團體促請政府推行生產者責任制,同時要求生產商為消費者定下更明確指引。地球之友於7月及12月進行兩次問卷調查,共訪問2075名市民,在這兩次調查中,打算於兩年內購買新電視的人由16.7%升至18.6%;而半數考慮購買新電視的人的電視使用不足6年。
半數棄置電視使用不足6年
調查亦向6間電器零售商發出問卷,其中泰林及豐澤表示,數碼廣播會推高高清電視的銷量約10至15%,亦會推出多項推廣及折扣優惠,以吸引市民購買。地球之友指出,隨著數碼廣播及北京奧運的舉行,預計會有兩次換數碼電視熱潮,以去年約40萬部的電視機銷售量計算,將被棄置的電視可能多達46萬部。
批政府沒關注處理電子廢物
地球之友環境事務主任區詠芷表示,不少市民只因貪新鮮及追潮流而購買電視,「這不單浪費金錢,電子廢物含有的鉛、鎘及水銀等金屬,處理不當會危害人體及破壞環境」。他們希望生產商及政府可為消費者清楚講解數碼廣播,而市民亦要作理性消費。
地球之友續稱,參考立法會文件內英國於93年推行數碼廣播經驗,預計香港會有15億至20億英鎊經濟收益,但港府並沒有關注處理電子廢物問題。05年提出的《都市固體廢物管理政策大綱》中,「生產者責任制」至今仍未有定案,而日本、韓國、歐洲等地已陸續落實責任制,生產者須承擔處理電子廢物的責任。
地球之友表示,九龍灣電子回收工場每年只能處理萬多部電子產品,沒足夠能力處理數以噸計的電子廢物,他們希望政府增撥資源,協助慈善團體回收電子零件。
(報導引用的資料似乎來自地球之友發表的一份新聞稿,題為《數碼廣播恐引發換機潮 高清、標清 消費者未必睇得清》)
看到如此危言聳聽的標題和如此巨大的數字,不少讀者的第一個反應,可能是暗罵有意買高清數碼電視的人破壞環境、浪費資源,或者打消買高清數碼電視的念頭,又或者互相傳閱以作教化他人之利器。只是,有多少人會去了解,標題和數字背後有多少(或沒多少)理據呢?
數字並不可靠
先看看46萬這數字是如何得來的。地球之友根據其於去年七月向電器零售商作的問卷的回覆,估計電視機銷售增長為10%至15%。另外,「據業界資料顯示,去年電視機的銷售量約40萬部」(可惜稿中沒註明「業界資料」的出處)。40萬 x(1+15%)=46萬。於是稿中聲稱「若增長如預測,而消費者又會將舊機丟棄,那麼將可能有多達46萬檯的廢棄電視機。」
這裏要商榷的是「消費者又會將舊機丟棄」這假設。是否每買一部電視機,便必定把一部電視機丟棄進垃圾箱呢?未必,還有這些可能性:
- 增添電視機的數量(這裏包括在購買前不擁有電視機者)
- 把舊電視機轉讓他人
新聞稿指出地球之友「分別於今年七月和十二月,進行兩次的電話意見調查,以掌握市民在數碼廣播熱潮下的意見」。調查內容如下:
- 請問你屋企部電視機用左幾多年?(若多過一部,就以廳個部為計)
- 政府計劃在2008年推行「數碼電視廣播」,請問你在未來兩年,會否因應呢個機會而購買新電視?(選「唔會」及「唔清楚」將會跳去答第4題)
- 請問你會買新電視既原因係?(可選最多兩個原因)
- 會換電視機人數與電視機年份之關係
可是,調查本身有多處問題,令其意思變得含糊,結果的價值成疑:
- 對家裏擁有多於一部電視的受訪者,第1題忽略了其他電視機的年齡,令其結果含意成疑-例如電視年齡輕,或許是反映市民喜愛把家裏較新的電視放在廳中。
- 第2題提供的可能答案 為「會」、「唔會」及「唔清楚」。答案之一的「會」是指「會購買新電視」、「會為了數碼電視廣播而購買新電視」還是什麼?若有意購買新電視但不是因為數碼 電視廣播才買,應如何答(更重要的是受訪者如何答了)?
- 第2題答「會」的人為177人(7月)及189人(12月)。第2題亦顯示只有在此題答「會」的人才會答第3題。可是,第3題的總人數竟有234人(7月)及233人(12月)。
- 第2題顯示,答「唔會」及「唔清楚」的人會答第4題,但第4題的內容並不適用於這些人。
- 對照第1題,究竟第4題是包括家中所有電視還是其中一部?調查沒有交代。
調查中第2、3、4題的結果,極其量只能反映市民對2年內將來的估計,不應把「估計中的數量」偷換成「馬上要實現的數量」。
調查又指:「表示會購置新電視的被訪者中,有超過一半(51.8%)的電視機使用時間不足6年;其中超過三成受訪者的電視機齡,更不到四年,這跟以往電視用上十年八載的傳統大相徑庭」。新聞稿又稱:「部份消費者在電視性能良好之下就更換新電視,不少是貪新鮮、追潮流的心態。」究竟第一句引文顯示了什麼呢?要留意的是,今昔電器之壽命未必一樣,不應被預設為相同。電視機齡未達「傳統」,不代表仍然性能良好。調查結果未能支持「在電視性能良好之下就更換新電視」的論點。
廢物一概而論
新聞稿說「香港政府及業界在龐大的經濟誘因下,沒有認真考慮數碼廣播可能引起的電子廢物問題」。這裏預設「數碼廣播可能引起電子廢物問題」。可是,電子廢物問題一向存在,並非由數碼廣播引起的。就算數碼廣播從不實行,市民亦會使用及最終廢棄各種電子用品,廢棄電視及其他電子廢物亦會出現、亦需處理。
在討論數碼廣播的新聞稿中,把其他電子廢物拿出來一概而論,藉此把問題算到數碼廣播的頭上,只會混淆新聞稿的論點,削弱其說服力。
漠視購買因素
報導和新聞稿的標題都衝著數碼廣播而來。可是,儘管時間上有巧合,購買電視未必就是為了接收數碼廣播。其中一個可能性是:現有的電視本來就需要更換。地球之友作的民調正顯示,因現有電視老舊而購買電視的人,按百分比遠多於為改善畫面質素的。
電視銷量的增長還可以有其他的因素,例如本港現時經濟強勁,市民消費力高、北京奧運在即、等等。若把銷量增長或所謂的「換機潮」全歸於數碼廣播,則並不誠實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